广东援藏引入“企业+基地+茶农”农业产业化模式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广东援藏引入“企业+基地+茶农”农业产业化模式

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

林芝波密县易贡湖畔,烟波浩渺。1960年,解放军在这里种下西藏第一块茶田。山间覆白雪,湖上泛云雾,温润的自然环境,使得易贡的茶叶出品醇厚清甜。

茶田里,姑娘们正在采茶。易贡茶场工作组供图

对于西藏人民来说,“不可一日无茶”。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,佐以食盐、浓茶汁捣拌,制成咸里透香的酥油茶,用以暖身御寒。但以往,西藏地区的茶叶多来源于区外。易贡茶场的建设,解决了藏族群众购茶不便、饮茶困难的问题。经广东援藏助力,茶产业的发展,又带动了当地脱贫致富。

“我们致力于在提升茶叶品质、扩大产能、开拓市场、加强品牌建设等各方面狠下功夫。”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、易贡茶场党委书记曹玉涛说,在“企业+基地+茶农”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下,职工茶农收入增加了,林芝茶产业转型升级了。这两年,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易贡茶场工作组挖掘红色资源,“茶+旅”模式的新尝试,促进了民族交流,还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如今的易贡茶场,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,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。

南方日报 记者 陈伊纯 发自西藏林芝

传承红色基因

在易贡茶场第一块茶田深处,有一片枝繁叶茂的老茶树林。与茶园里齐整的茶田不同,老茶树林恣意生长,展示着别样生机。

西藏和平解放之初,中央人民政府作出“进军西藏,不吃地方”及“精打细算,生产自给”等指示,提出“保障军需,兼顾民用”等一系列财经政策。解放军进驻拉萨后,先后建立“七一农场”“八一农场”开垦生产,解决基本粮食问题,满足军需民用。

在林芝,易贡茶场的诞生,成为了彼时西藏农副产品的保障基地。1960年,根据当时西藏军区生产部的指示,部分解放军留驻易贡,负责建设军垦农场。自此,西藏有了历史上第一块成规模的茶田。

易贡茶场原职工、72岁的老党员其祖忆起过往经历。“和平解放以来,我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。”

1949年,其祖出生在波密易贡的一个农奴家庭,吃的主要是野草,房子是木头堆砌,雨雪天气,寒冷入骨。

所幸,一道曙光划过雪域高原——1959年,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。易贡茶场,便是西藏民主改革的成果与产物。

1967年,其祖被招工参加易贡军垦农场建设。“机器慢慢来了,马全部淘汰了。生产工具改革,人力解放。”几十年来,其祖见证着西藏社会巨大变迁,自己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茶场其中一个中队的党支部书记,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了幸福新生活。现在,他的大儿子仍留在易贡茶场工作。

在“西藏第一块茶田”纪念广场上,由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制作的5个浮雕,述说着茶场历经解放初期、茶园建设、广东援藏、退出贫困农场名单等阶段的发展故事,成为游客们来到茶场的首站“打卡点”。

作为有着光荣红色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,至今,茶场仍保留着多处西藏重要的历史建筑——原十八军军长、昌都战役的主要指挥者、西藏军区前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在藏的办公住宿地“将军楼”、西藏自治区党校旧址礼堂……

多年来,广东援藏在茶场历史文物建筑群保护工作上下足了功夫。近日,记者走进将军楼,这里正在进行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的红色历史故事展,娓娓道来70年烟云。

继承优良,连接古今。运用好红色革命资源,进行红色革命教育,化身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易贡茶场,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。

走上综合型国有农场升级之路

易贡茶场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,夏无酷暑,周边森林茂密,终年云雾环绕。

“高山云雾出好茶。”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、易贡茶场副场长戴宝说,“唯一的缺点就是,易贡河谷内每年大多数时候日最低气温低于10摄氏度,这个时间里茶叶不生长,延长了我们的生长周期。产量不高,但恰好保证了极佳的品质。”

如何补短板、增效益,高效带动茶产业发展?2013年6月至今,广东省国资委对口支援易贡茶场以来,开拓出“企业+基地+茶农”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,与茶农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。

戴宝说,2014年时,茶园面积不足2000亩。为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农收入,截至2020年,援藏队已将面积扩建为5000余亩。当年,茶农们的人均年收入才不到3000元。现在,职工采茶平均年收入已超过2.2万元,摘掉贫困帽,向小康生活迈进。

“平时茶园的管护也交给职工,这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大的。扩建茶园后,平均每个职工承包的面积能达到10多亩。我们教他们科学种植、科学采茶,采好的茶叶,茶场统一进行收购,帮他们解决销售问题。”曹玉涛介绍道。

绿油油的茶田中央,茶场职工格桑士登开心地说,一天采茶的收入能有800元左右。学了新技术后,他现在也能种出“一芽两叶”的好茶,一斤能卖20块钱。

广东援藏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制茶设备,也带来了标准化、流程化管理生产机制。有效的田间管理模式,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损耗,产量质量均提升。定期开展的技术培训,在当地留下了一批“带不走的技术队伍”。茶场也成功化身为集茶叶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旅游及培训一体的综合型国有农场,发展为林芝市农牧产业龙头企业。

据易贡茶场工作组数据,2020年,在茶田可采面积增加不到30%的情况下,细茶亩产量提升53.6%;生产经营方面,易贡茶场实现历史性突破,2020年总产值达2740万元,同比增长77%,生产红、绿茶2.1万斤,同比增长61.5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,茶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%,实现易贡茶场有记载以来第一次扭亏为盈。

当前,广东援藏为茶场构建起立体化的销售渠道,助力高原好茶“走出大山”。除了在林芝和拉萨开起茶叶直营体验店外,今年网上平台合作经营店也新增至13家。戴宝说,新开门店销售收入,占2020年全年销售收入的55.2%。

直播带货,也成为茶场销售的另一大“推手”。以往,茶场一天的销售额大约为3至4万元。加上直播后,一天的销售额可成倍增长。

现在,广东援藏又为易贡茶场的转型升级谋划出了新思路。

“我们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来了以后,继续升级了茶叶加工厂的现代化改造,同时开始把旅游发展提供到更高的位置。”戴宝说,以前是以茶带旅,以后可能会是以旅促茶。

如今,援藏工作组对茶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景观化改造。放眼望去,易贡湖水波潋滟,茶田青翠欲滴。红色建筑群静待厂院内。“红绿”相结,昭示着茶场未来更为蓬勃的发展之路。

来源:南方日报(陈伊纯)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